古埃及盗墓史话

2010-06-21 16:49:10 来源: 作者:台前管理员   字体:  网友评论 0

在我们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没有一个地方象埃及那样在方圆1000公里的土地上隐藏着如此之多的财宝。因而,人类对财物的贪欲在这里也就表现得特别强烈,以致最无耻的盗窃行为“掘墓”竟然变成了传统。这对那些连死后还想享有巨大财富的君主与贵族们来说,确实是一场悲剧。
    古代埃及的君主早在古王国之初,即在公元前27世纪就开始建造巨大和豪华的陵墓,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金字塔,金字塔由深入地下的墓室和地上的塔身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垂直的墓道相通。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豪华的陵墓和丰富的财宝能为来世的生存带来幸福与特权。因此,许许多多的财宝便和君主的尸体一同葬在金字塔中。尽管这些象征神权永恒的金字塔是用上千万吨加工粗糙的石头砌成的坚固建筑,也尽管古埃及君主如何自称是太阳的儿子,但是,贼胆包天的掘墓者仍然窃走了墓中的财宝,毁坏了墓室,甚至除掉死者的姓名-这在古埃及人看来是最亵渎的事情,因为这会给安宁的灵魂带来无可挽救的危害。为了防御偷盗,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的建筑师们绞尽脑汁,开始用石板筑起能够坠落的机关、虚假的通道,掩蔽起墓室的真正入口。然而,这更刺激了盗墓贼的贪欲。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通往木乃伊、石棺和财宝的门径。
    随着古王国的衰弱,在第六王朝末期,进入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次动荡时代。6岁登基并活到了100岁的皮奥皮二世死后,国家陷入混乱。没有人民支持的复杂的管理机器终于停止了运转。这样,游荡的盗匪便乘机纷纷向祭庙和陵墓奔去。结果他们都交了好运,满载而归,一举便成了富翁。
    古王国金字塔的塔身和墓室被武装的匪帮和无所不入的惯盗抢劫殆尽,到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2世纪初到公元前21世纪中叶,即上文所说的动荡时代)之初,几乎所有的君主、王位继承人以及高级官员的陵墓都空空如也。诚然财宝来之不易,但要找到它们也并不难,因为金字塔这种巨大的建筑物已经指明了颇具诱惑力的财宝的所在;另外看守人又知道通向它们的途径。
    大约于公元前21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中王国(到公元前18世纪初结束)使埃及重新恢复统一局面才由王国的法老阿门内姆哈特和塞姆斯雷特是两位强有力的统治者,他们也建筑起金字塔式陵墓,不过他们没有象古王国的君主那样动用数十万建筑大军,而是利用前辈们的建筑,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例如,阿门内姆哈特的金字塔就是用吉萨金字塔的材料建筑起来的。但是,不管你如何建筑,掘墓贼早就买通了工匠,在墓室中做了暗孔。因此难怪中王国几乎所有的金字塔在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8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60年代)这个分崩离析、外族入侵的年代里,被全部洗劫。
    公元前16世纪60年代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奠基人雅赫摩斯率领平息了国内暴乱,并把入侵埃及的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境,埃及再次统一,开始了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60年代到公元前11世纪初),都城定在上埃及跨尼罗河两岸的底比斯。  ;
    鉴于古王国和中王国国王的陵墓全都,被盗的事实,如何使自己的陵墓变得安全可靠,就成为新王国的统治者们最为忧虑的问题。他们终于悟出:墓地本身也应当成为防御盗窃的屏障。于是法老的陵墓由通常的尼罗河谷移往底比斯西岸10公里处的荒无人烟的底比斯山谷。阿拉伯语称这个地方为比邦·埃尔·莫鲁克峡谷,意思是“国王的大门”或“国王的院子”,汉语译作“国王山谷”,也就是名闻遐迩的“死者城”。至此,法老的陵墓和祭庙分开营建,祭庙建在尼罗河山谷,陵墓则开凿在更深更远的峡谷之中,以防被盗,新王国时期法老的陵墓几乎都建在这里,共62座。这些陵墓的特点是抛弃了地上的豪华建筑,而由自然的山峰来代替,利此亚山脉尖挺的罗格峰巍然耸立在陵墓之上,仿佛自然的金字塔一般。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一世,是古埃及统治者中第一个明智地抛弃了豪华的墓上建筑的人。
    迄今,在位于利比亚山脉西坡上的代尔·埃尔·麦迪奈这片大墓地上,还可以看到夹在其中的许多小坟墓。这是曾在墓地上工作的低等人-帮工、石匠、雕塑家和画家的坟墓。这些坟墓是他们自己亲手建造的,他们也希望通过建造漂亮的坟墓给来世打下幸福的基础,或许是认为跟法老安葬在一起来世就会飞黄腾达吧!
    第十八王朝可数出一连串伟大法老的名字,底比斯全靠他们建筑起非常数量的宗教建筑物。其中有卢克索尔的阿蒙神庙、图特摩斯三世的祭庙和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的阶梯金字塔。与之交相映辉的是位于尼罗河左岸底比斯西部的其它建筑物,他们没有豪华的外表装饰,但在黑暗的地下室里却暗藏着难以置信的财宝。
    第十八王朝时期和第十九王朝初期巨大而惊人的财富的获得,是由于成功的战争和对周围邻国的远征的结果。从被征服民族那里得到的猎获物和贡赋。更多地用于建筑过度奢华的墓地和祭庙。成千上万的手工艺人和珠宝匠在这里做工,他们都知道山岭深处的财宝。尽管忠实的官员们守口如瓶,其结果还是欲盖弥彰。因为这里隐藏的财宝太多了,关于它们的传闻就象接力棒似的一代传一代。而当掘墓贼进行他们事业的时候,这些财宝的出土就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
    当阿蒙霍特普四世因宗教改革将宫殿由底比斯迁至阿马纳后,对于希腊盲诗人荷马说的“百座城门的底比斯”来说,黑暗时代就来临了:盗墓事件越来越频繁。正是在这时,由霍连海布下令修复增补过的图特摩斯四世的陵墓,被打开而收拾了个干干净净;在图坦哈蒙的陵墓建成后不久,强盗们就来光顾了两次。公元前14世纪末,埃及成功地恢复了近东大国的地位,但这种耀武扬威的局面极不长久。利比亚雇佣军不能更好地保护大墓地;管理“死者城”的官员们也无能为力;工匠的给养不再定期发放。穷困潦倒的陵慕建筑者们想起了山岭之中的财宝,与掘墓贼和窝赃者联合起来。凶狠的三路人马吹响了围猎的号角。住何力量都阻挡不住他们进入君主和王后们的陵墓。当然,更容易获得的还是那些达官贵人墓室中的财物,不过这里的东西原来并不那么值钱,但也可用于所需。
    大约在公元前1070年左右,在底比斯阿蒙神的高级祭司统治上埃及之时,发生了所谓的木乃伊流浪的故事。为了从掘墓贼手中拯救已故的统治者,祭司们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给这些枯朽的木乃伊的脖子上,挂上标有姓名的小木牌,从国王山谷的二个地下室搬到另一个地下室,前不久还被崇奉为“神”的这些木乃伊,变成了“被迁移的人们”。大墓地的祭司们做了他们未能料到的事情:把所有的日期全搞混了。这就难住了后世的考古学家。

关键词:埃及史话盗墓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